搜索
>
风水概说

ABOUT US

关于我们

在线客服
客服热线
0816-2587099
客服组:
在线客服
服务时间:
9:00 - 17:30

  “九”中国传统极数,“龙”中华民族的图腾神。汉高祖后,“龙”,又成为皇权的象征。九龙山,这里仅从字面上理解,她便是—座充满了神奇传说、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,具有悠久历史、在自然界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古山脉。《绵阳县志·卷一·疆域·山川上》载:”九龙山,治西六十五里,脉自安县来,九山环绕,中分两路:一由踏水场至安县;一由冯家嘴至罗江。”这里所说的九龙山,即今涪城区河边镇境内。此山脉气发端于安县龙门山脉,止于今河边镇项家庙村和磨家镇冯家湾寸交界处,山之行度,起伏转折,变化多端,有似龙行,故而得名。

  九龙山,山脉为东西走向,山止处座西南,向东北。《中国方术概观·式法卷》曰”西南者,纯阴之象,能养万物,莫过于此地也”,可见,此乃滋生万物,蕴藏盎盎生机的绝佳之地。 《吕氏春秋》云”西南凄风”。其意为:西南方来风,其风凝以厉。然此正背座西南,且脉气长远,意为”靠山厚重”,故足以避挡”凄风邪气”。 《中国方术概观·式法卷》又曰“东北方曰苍门,生条风。苍门者,春之始也。”九龙山向东北,且开阔坦荡,苍门大开,可尽吸生成之融融气息。这恰与“山从止处而云气生”的风水理论相吻合,亦正符合《葬经翼.察形篇》所谓“葬者,乘生气也”的风水原则。此脉势走向远望之:仪态万方,九曲起伏,生动传神,富有生气。首先可断定:此处风不摇条,清和调畅,真龙来往,有情作穴,开面降势。此乃风水学所称:玄武垂头。

  在九龙山的左、右两侧各有一山,左为青龙,右为白虎,这两山均超出九龙山,却又没有闭合,在九龙山的左右前方数里处止,宛如两臂环拥着九龙山,呈弯抱之状。在这两山外侧,又各有山脉远近相迎,似为卫山、迎山。在九龙山的前方十余里处可见三山依次俯首,名曰:朝山。黄妙应在《博山篇》中所述“两边鹄立,命曰侍山,能遮恶风,最为有力;从龙拥抱,命曰卫山,夕闸凹风,内增气势;绕抱穴后,命曰迎山,平抵似辑,拜参之职;面前朝山,不论远近,特来为贵。”这众山与主山之间是一种主仆、上下和尊卑的关系,他们的职能即在于“侍、卫、迎、朝”。《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》曰:”主山降势,众山必辅,相卫相随,为羽为翼……山必欲众,众中有尊,罗列左右,扈从元勋。”这样的众山对主山——九龙山环抱有情,不逼不压,不折不窜。此乃风水学所称:青龙蜿蜒,白虎驯顺。

  随九龙山左面有常年不竭涓美秀丽的草石河。《绵阳县志·卷一·疆域·山川上》载:潺水。 [水经注]“涪县有潺水,出潺山,水源有金银矿,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,潺水历潺亭下注涪水”。 [华阳国志]“涪县有潺山,其水源有金银矿,民采之“。 [郡国志]“金山县东二里,有一水漱,有碎金珠随波东注,傍水居人采以为业”。 [旧志]“源出罗江县潺山,经德州东三十里,西南入涪水”。[郡国志]“以为金山县东二里,乃唐之金山县,即今之金山铺。自东晋时割涪县西南潺亭乡,别置万案县。古之潺亭乡,即今罗江县”。郦氏谓:水出潺山,历潺亭而下注涪水。故王士正[蜀道邮程记]有叫可处行人最愁绝,潺亭亭下水潺潺,之句,实本郦说。若今由绵至罗江,则循翥鹤堰,历皂角铺、金山铺至罗江,不由潺水过矣。今昔道有不同故也。然求古之潺水,舍今俗呼之草石河外,别无他水可当。萆石河由破庙子山往河边场下之龙桥汇流,绕出横山南至玉龙院左循红崖入绵南皂角铺灞,至麻角堰斗山下与安昌水合,始入涪水。由委溯源,非有二也。由此可见,对草石河的记载最早见于北魏后期郦道元所作《水经注》,后历代有关水系的文献、志书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,故绕九龙山而行的这条草石河确是一条具有悠远历史,充满灵气的古水。

  在九龙山右侧还有一溪流,日:盛家桥河。草石河与盛家桥河在九龙山左右两侧屈曲悠悠,经水口逶迤流淌。《葬经翼·水口篇》释“夫水口者,一方众水所总出处也。……水口乃地之门户,有水口者,方有门户也。”这里的水口指九戊山山体环境的入口,也即左、右护山似交非交处。这正符合“山到交时而水口出”的传统风水理论。这两水三回五度萦绕眷恋而不忍地朝山脚下汇流,一同奔向安昌江,后注涪江。此乃风水学称:朱雀翔舞。

  远观九龙山山水系统,我们会感觉到整个自然环境屈曲生动、端圆体正、均衡界定、谐和有情。由此构成了一个如封似闭、负阴抱阳的自然生态环境,九龙山在这个山环水绕的环境之中蜿蜒昂首,这就是风水学中所称的“龙穴”之地。这样的山形水势不仅能令人最大限度地得到美的享受,而且这也是勘舆家们心目中最为理想的藏风得水之宝地。九龙山如此完美之山水美学,早已在2000年前的汉代被我们的祖先所领悟,九龙山汉代崖墓群就是实证。八十年代中期在九龙山发现汉代崖墓群,数年间文管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发掘,规模最大的一次,当数1992年3月,由绵阳市文管所、博物馆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,此次发掘汉墓152座,在九龙山多次发掘中共出土文物千余件,其中说唱佣、抚琴佣、听琴佣等乐技佣堪称国之瑰宝。据勘察,九龙山有汉代崖墓近千座。九龙山汉代崖墓群因其规模大、出土器物丰富而被列为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考古专家断定:它就是我国早期的家族公共墓地。《四川丧葬文化》亦称“四川汉代的崖墓群也多为家族墓地”,并且随之对家族墓有这样—段说明:“家族葬往往在墓地的选择上还有笃信风水之说,这当中除包含有某些自然环境的因素之外,很大程度上与相信祖辈在墓中的神灵可以保佑子孙也是有关的。

  苍茫大地,朗朗乾坤,何处寻觅地母之穴?九龙山是也。

底部通用